【www.lennipenni.com--應用文】
應用文寫作靈感的激發與運用
靈感對于寫作活動具有突破性和突發性的推動作用。凡有寫作經驗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無論是題材的發現,主題的確定,還是篇章的構建,標題的制作,甚至妙言警句的產生,都有靈感之光在閃耀。沒有作者的思維靈感,就不會有渾然天成的藝術佳作問世。因此,探求寫作靈感的激發規律和途徑,有助于我們創造條件自覺誘發靈感,為寫作服務。
一、積累是激發寫作靈感的基礎
靈感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現象,其產生是有物質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作者的長期積累。周恩來說:“作品的產生,可以是偶然得之,但是這種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長期的生活和修養基礎上的,這也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統一。”[1]這個“辯證統一”很深刻地揭示了“偶然得之”與“長期積累”的內在依存關系。寫作靈感的引發是需要積累的,積之愈厚,發之愈佳。只有在生活素材、思想感情、學識修養等多方面進行積累,才能為靈感的產生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
生活積累 生活是靈感的來源。人腦對社會生活的感應如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具有全息性與多維性。它積累越多,涉及面越廣,與外界信息撞擊的觸發點愈多,就越便于觸景生情,托物取喻,借物發端,引發藝術靈感的概率就愈高。元好問說:“眼處心聲句自神”(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他認為通過自己切身體驗,把握生活的真諦,才會產生靈感,才會“句自神”。魯迅說,他寫《狂人日記》是“偶閱《通鑒》,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之族,因此成篇”。[2]但他醞釀這篇小說,卻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他因一個患有迫害狂的表弟而產生了寫作沖動,又耳聞目睹了封建社會殘害人們的許多事實,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生活經驗的積累,才“偶閱《通鑒》”,一觸即發,寫就了《狂人日記》。契訶夫為觀察生活、搜集素材,曾作過大量的生活筆記,一部整理出版的《契訶夫手記》就達20萬字,這位被托爾斯泰稱為“沒人能比的藝術家”就是靠這種艱苦的勞動,積累生活素材、鍛煉觀察能力、加深對生活的認識、激發寫作靈感的。可見靈感只有深深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能綻放出鮮艷的花朵。作者應該堅持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從而寫出優秀的文章和作品。
情感積累 激情是靈感的催化劑。狄德羅說:“天才是各個時代都有的……情感在胸懷堆積、醞釀,凡是具有喉舌的人都感到有說話的需要,吐之而后快。”[3]熱情燃燒時,作者的感覺異常敏銳,思維異常活躍,以往感知的信息迅速浮現,創造性的想象急劇盤旋,在這種情況下,偶遇觸發,極易產生寫作沖動,也就常會有所謂神來之筆。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家,他們的寫作活動,并不是為了金錢、名聲,而是一個活躍生命的自身的要求和訴求,是情感的不可遏制的抒發和傾瀉。也正因如此,人們讀到這些作品的時候,感到它們渾然天成,似有神助。例如,著名作家巴金就多次說過他并不想當作家,他之所以拿起筆來寫作,是為了傾訴心中的苦悶,表達對舊社會的控訴。他在《關于〈家〉(十版代序)》中談到其創作《家》的緣由與動機時說:“我的悲憤太大了。我不能忍受那些不公道的事情。我常常被逼迫著目睹一些可愛的生命怎樣任人摧殘以至臨到那悲慘的結局。那個時候我的心因愛憐而苦惱,同時又充滿了惡毒的詛咒。我有過覺慧在梅的靈前所起的那種感情。我甚至說過覺慧在他哥哥面前說的話:‘讓他們來做一次犧牲品罷。’我不忍掘開我的回憶的墳墓,‘那里面不知道埋葬了若干令人傷心斷腸的痛史!’我的積憤,我對于不合理的制度的積憤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傾吐出來。我寫了《家》,我倘使真把這本小說作為武器,我也是有權利的。”由此可見,長期的情感積蓄導致他如火山爆發式地宣泄自己的悲憤,從而創作了《家》等一系列文學佳作。作家的創作經歷對普通寫作也是有啟發意義的:與其等待靈感這位神奇的不速之客的光臨,不如強化抒情意識,有意積淀寫作情感,當激情滿懷,不可遏止,非要拿起筆來不吐不快時,自然會有靈感來襲,下筆如神。
情境感發 創作靈感不是邏輯推理的結果,而是在因外界刺激而產生的強烈沖動下,對原有信息(藝術家的生活積累)的迅速改造和神經聯系的瞬間溝通。在一種特定的情景、氣氛中,作者觸景生情,感物興嘆,產生遐想,引起觀照,文思泉涌便十分自然。唐代詩人崔護曾寫下著名詩歌:“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他由“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眼前之情境,觸發靈感,溝通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回憶,一揮而就,寫成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雪萊談他的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的寫作時說:“我的這首詩大部分是在萬山叢中的卡拉古浴場殘留的遺址上寫作的。廣大的平臺,高巍的穹門,迷魂陣一般的曲徑小道,到處是鮮艷的花草和馥郁的樹木。羅馬城明朗的晴天,溫和的氣候,空氣中活躍的春意,還有那種令人神醉的新生命的力量,這些都是鼓勵我撰寫這部詩劇的靈感。”這些都是情境感發詩興的典型實例。因此古人提倡在灞橋、風雪和驢子背上尋找詩情,就是對情境感發藝術靈感的形象說明。
聯想生發 靈感之所以具有創造性功能,關鍵在于它能夠沖破相關信息構成的思維框架,而躍入更廣泛的領域進行思索與搜尋,從而獲得創造性突破。一個人的思維跨度越大,創造的自由度就越大,產生靈感的可能性就越多。因而聯想與想象以其思維的這種非相關性與跨越性備受創造者青睞。具體到寫作領域,聯想與想象能最大限度地將看似不相關的信息、意念、形象進行巧妙的組合,從而產生新的形象,因而它們具備引發藝術靈感的主要心理功能。托爾斯泰看到路旁的一棵被車輪壓過卻仍頑強生長著的牛蒡花,聯想到歷史人物哈吉穆拉特,從而引發出歷史小說《哈吉穆拉特》的寫作靈感;屠格涅夫乘船游萊茵河,因看到岸邊樓上眺望的老婦和少女,產生聯想和想象,由此寫成《阿霞》;巴金由桌上一本《野草》,聯想到四十年前魯迅先生的音容笑貌,寫作了散文《秋夜》。從某種意義上說,古今文壇才思橫溢的巨匠,只不過是善于聯想與想象罷了,沒有聯想與想象,就沒有藝術靈感,也就沒有作家作品。
本文來源:http://www.lennipenni.com/xiaoxueshengzuowen/53514.html
應用文寫作答案 如何學好應用文寫作